产后出血管理与护理培训内容

日期:

产后出血管理与护理培训

一、产后出血定义与原因

1. 产后出血定义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2. 产后出血原因

胎儿娩出后阴道持续流血,且血液鲜红无凝块,宫缩良好,阴道壁、宫颈无裂伤,可考虑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娩出后阴道流血较多,宫缩不良或虽宫缩良好但胎盘剥离面大量出血,且无胎盘残留物,可考虑为胎盘因素;胎盘娩出后阴道流血较多,宫缩良好,胎盘剥离处出血较多,且能触及胎盘残留物或胎膜残留物,可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

二、产后出血预防措施

1. 孕期保健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营养不良等异常情况。

2. 分娩期预防

加强分娩期管理,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正确处理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及时发现并处理难产、胎位异常等异常情况。正确使用缩宫素等药物治疗。

3. 产褥期预防

加强产褥期护理,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注意饮食营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早性生活。

三、产后出血诊断方法

1. 观察出血量

准确测量产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估计失血量时应除去羊水量和血性恶露量。常用测量方法有称重法、容积法和面积法等。

2. 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产妇的全身情况,如面色、口唇、肢端温度等。休克代偿期时,产妇表现兴奋、烦燥、口渴、脉快、呼吸急促等;休克抑制期时,产妇出现精神极度衰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数、尿少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提示贫血程度;尿常规检查可了解肾功能情况;凝血功能检查可了解有无凝血功能障碍。此外还可根据需要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等相关检查。

四、产后出血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

对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或胎盘因素所致的出血可采用保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补充血容量等。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全身情况及出血量变化。若出血量继续增多或有休克症状出现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2. 手术治疗

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或保守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包括宫腔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髂内动脉栓塞术等。手术后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全身情况及出血量变化并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五、产后出血护理方法

1. 基础护理

保持产妇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出血量变化;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 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对产妇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安慰鼓励产妇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其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家属也应给予产妇关心和支持帮助其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