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日期: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1.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理,首先应该让他们掌握自我服务性劳动,如: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洗脸、洗手等。孩子刚学时,可能会做不好,不必心急,要耐心地、热情地、具体地、手把手地教他们。有些属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经过父母提醒,孩子自己完全能够做好,父母应该放心地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例如:倒尿盆、收拾玩具等,这些都可以让孩子去做。倒尿盆时应注意孩子脚步要稳,注意地面不湿滑,便后注意将马桶冲洗干净;收拾玩具时,要注意玩具的种类放在玩具橱内,能放整齐最好,但对孩子来说不可能一下子做到,只要他们能将玩具收起来就行。在教孩子时,要尽量采用比较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具。如:用布娃娃教孩子穿衣服等。

2.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饭定时定量,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零食等。饭前要洗手,吃饭时不要嬉笑打闹,不要在吃饭时说话、发笑和哭闹。要养成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尽量让孩子少吃冷饮等。

3. 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早睡早起身体好

早睡早起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有规律的生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可以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身心健康。因此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时间以8-9小时为宜)。早晨最好在7点左右起床;晚上应该在9-9:30之间睡觉。午睡时间应安排在午餐后1-2小时之内,睡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因为孩子的生长大部分是在睡眠中完成的。因此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要从小让孩子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

(2)遵守作息制度

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为了帮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父母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作息制度,并要求孩子遵守作息制度。例如:晚上8点钟就寝,早上6点钟起床等。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逐步减少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和督促,使孩子自觉地遵守作息制度。

4.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洗脸、刷牙、洗澡和剪指甲等;公共卫生习惯包括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父母要引导孩子自觉遵守公共卫生规则和秩序。同时还要教育孩子注意眼睛的保健,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等。

5.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相帮助、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规等。同时还要教育孩子不要打架骂人、说脏话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形象。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健康成长、顺利发展。